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研究人員充當新技術的推銷者


研究工作鼓勵冒險, 不怕失敗, 也鼓勵研究者擁有長遠的目標和規劃, 做長期投資; 產品開發工作則較考慮眼前利益, 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滿足客戶需求. 研究機構發展科技, 生產部門製造產品; 研究人員通常是思想家, 而產品開發人員則較像實踐家. 這兩類工作和技術人員的差別非常明顯, 如果希望更完善地促進研究成果向實際產品轉移, 就必須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礎上, 為雙方的協作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為了促進研究成果的轉移, Microsoft 鼓勵研究人員充當新技術的推銷者, 像產品部門推銷科技成果, 同時鼓勵產品部門把用戶需求和產業發展態勢即時回饋給研究部門.

-- 李開復, 做21世紀的人才, 台北: 聯經, 2006年12月, p.23

2007年3月19日 星期一

權謀與撒旦

怎樣才算有錢? 怎樣才有權勢?

在「諜對諜(Syriana)」裡, 讓我慶幸還擁有自己, 權謀果然能夠讓你得到金權, 金權者的價值, 道德觀也全然不同於其他人, 有權勢者真的幸福嗎?

如果為了造福人類, 首先要剷除異己的時候, 那算是犧牲小我嗎? 正直與熱忱是否能與權謀共舞? 正直的人不可能權謀, 是嗎? 那我們從小就該培養與學習權謀嗎?

平凡的你我怎麼處之? 那是撒旦的誘惑嗎? 全球的每個國家怎麼說? 如果你看了Syriana如何教化人心呢?

書摘: 分享是快樂成功的開始

尼采說: 「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柏拉圖說:「 成功唯一的秘訣就是堅持到最後一分鐘.」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懷疑自己的能力.

一個人成功的原動力有二: 一是慾望, 二是壓力.

英國首相邱吉爾: 「人生最偉大的成功就是從失敗的地方重新站起來.」

企業經營成功就必須要有五個「道與到」:

  1. 聽到(到)
  2. 知道(到)
  3. 做到(道)
  4. 得到(道)
  5. 傳道(到)

教育是改變員工思考模式, 訓練是改變員工行為模式

領導者必須是一位有智慧的閱讀者, 是意味會用心觀察的傾聽者, 因為唯有在閱讀及傾聽中才能自我成長, 如此才能在面對巨變的環境時, 能及時做出適當的決策以求企業能穩定的永續經營.

學 校教育就好像一隻熊空手進入玉米田, 先用左手摘一根玉米放在右臂下, 再用右手摘下另一根玉米放在左手臂, 如此反覆的動作就好像學生在學校一科又一科的讀, 但總是讀完一科, 考試後就忘一科, 似乎沒有留下什麼, 但最後教育結果的成效是決定在這個學生的品德與行為.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1. 抄襲(Copy): 人不是天生什麼都會, 因此必須以謙虛的心象有經驗的人抄襲, 學習他人的長處以補自己的短處.
  2. 操練(Exercise): 光抄襲卻又不深入檢討, 吸收消化並進行操練以應用於工作上, 事實上等於光說不練, 於事無補.
  3. 超越(Overpass): 當你有充分的操練時, 機會以來你就可以超越別人, 因此想超越別人, 先要有充分的準備, 充分的操練, 否則機會稍縱即逝, 不可不小心把握.
TEAM
  1. Target(目標): 組織首先要有共同的目標, 如年度業績目標, 市場佔有率目標, 利潤目標等, 這些目標必須要明確, 甚至不只公司目標要明確, 員工個人的工作目標也一樣要明確.
  2. Education(教育): 要達成公司目標或員工個人的工作目標, 一定要透過各種教育訓練, 甚至同仁間, 主管部屬間都應該教學相長, 互相分享寶貴的經驗, 以「分享」的心態互相教導, 如此才能在「做中學, 錯中學」當中, 快速累積寶貴的經驗.
  3. Action(行動): 有了明確目標, 又有良好的教育訓練, 更重要的是要採取行動, 且要持之以恆的行動, 有倒是「登高必自卑, 行遠必自邇」,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最基層的工作開始採取行動, 並堅持到底才能順利達成目標.
  4. Measurement(評估): 行動結果是否有成效, 必須透過有系統的評估, 分析, 並自評估分析中尋求改進之道, 如此才能即時隨環境變化調整公司的教育, 行動, 以順利達成公司既定的目標.
ISO: 說你所做, 寫你所說, 做你所寫

2007年2月21日 星期三

12 Writing Tips from George Orwell

英文寫作的12問, 中文寫作是否也管用?

A scrupulous writer, in every sentence that he writes, will ask himself at least four questions, thus:
  1. What am I trying to say?
  2. What words will express it?
  3. What image or idiom will make it clearer?
  4. Is this image fresh enough to have an effect?

And he will probably ask himself two more:

  1. Could I put it more shortly?
  2. Have I said anything that is avoidably ugly?

One can often be in doubt about the effect of a word or a phrase, and one needs rules that one can rely on when instinct fails. I think the following rules will cover most cases:

  1. Never use a metaphor, simile, or other figure of speech which you are used to seeing in print.
  2. Never use a long word where a short one will do.
  3. If it is possible to cut a word out, always cut it out.
  4. Never use the passive where you can use the active.
  5. Never use a foreign phrase, a scientific word, or a jargon word if you can think of an everyday English equivalent.
  6. Break any of these rules sooner than say anything outright barbarous.
Via: WritingLessons.com

2007年2月5日 星期一

未來的秘密就是現在

「你為什麼對於未來這麼好奇? 」預言家問他.
「呃......這樣我才好做事,」他回答「而且我才能糾正那些我不想發生的是.」
「但這麼一來, 他們就不會是你的未來了. 」那預言家說.
「好吧, 那也許我應該只要去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 好預作準備.」
「如果是一件好事, 那麼它就會是個愉悅的驚奇, 不是嗎?」預言家說,「而如果是個災禍, 事先知道不就讓你提早受苦了嗎?」

「當人們來問我的時候, 我並不是去解讀出未來, 而是用猜的. 未來是屬於神的, 只有祂才能揭露未來, 而且通常是在某種特別的情境下才能揭露. 而我是靠什麼去猜測未來? 就靠著現在看見的預兆. 所以, 未來的秘密就是現在. 如果你專注於現在, 就必定能改善現在. 而如果你能改善現在, 未來一定會更好. 忘記未來吧, 只要依照神的教誨去過每一天, 要相信神會眷顧祂的子民. 每一天, 都有著它自己的永恆.」
在什麼情況下神會讓人看見他的未來.
「只有當人自己去揭露它時. 神極少如此做, 而當祂這麼做時, 往往是因為一個理由: 它注定要被改變.」

2007年1月29日 星期一

註寫的手

人們不需要恐懼未知, 但看你有無能力去追求自己的需要與渴望.
我們總是害怕失去, 不管是我們的生命, 財富, 或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可是當我們明遼我們的醫生和人類歷史都是由同一隻手註寫時, 恐懼就會消失.

2007年1月27日 星期六

決定只是開頭

作完決定只不過是事情的開頭而已. 當一個人作了決定, 就像跳進一股強勁的水流中, 水流將會帶他到做決定的最初也夢想不到的地方去.